一般来说判官的判决虽然公正严明,但是也有几分个人的色彩,每一个判官的性格都不同,落在不同的判官手中的结果也不同。
不管怎么说于家姐妹的事情都解决了,倒是两个月后皇后与丽妃同时怀孕的事情就像个天降巨雷一样,将整个后宫都炸开了。
由于古人对血脉的看重,陈筠也不会断了尧氏的传承,如今尧惜变成这副样子,也不知道几时才能恢复记忆,目测就算他恢复了也无法将知情者灭口了,因为知道的人太多了,荒唐王爷之名几乎传遍了天下。
陈筠暂时将出生的两个孩子作为了皇子,梅三娘与小唯安心退居幕后,而后去尧氏旁系抱养了一个孩子来。
尧惜他是不指望了,听说他最近像连体婴儿一样黏糊着斐遥,斐遥辛苦了,阿门。
之后的几年,陈筠手中的权力一一收拢,作为一个手握一群武将,抓住了大把军队又有钱的皇帝,陈筠动气手来轻松了许多,他也没像梦中那样张扬,反而潜移默化地去改变着这个国家,国家的财富渐渐增长着,大燕国人多,荒地更多,国内农业种植不成问题,又有政府大力发展商业,自史逸明拜入皇帝旗下,作为开通西域与大燕国商贸往来第一人以后,络络不绝的商人们将大燕国与周边国家的通商之路一一点亮,加菲哀怨了很久的逝去的金子们也连本带利地回到了他的口袋了。
“我就知道老伙计不会坑我的,哈哈哈,”加菲乐颠颠地去刑天府炫富去了。
再说政事上,陈筠把丞相的位置空闲下来了,刚开始众人还以为是他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毕竟当年的状元许士林去了教育院校,结果几年下来还是不见陈筠选上新的丞相,丞相的职责都分散出去由别人代劳了,潜移默化之下竟成了虚设的一个职位。
到了这时再提免除丞相这个位置,众人接受良好。
陈筠还是保留了六部,同时又成立了其他部门,各部门之间也不再是独立,而是亲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融合、打乱,将六部融合成了一个技能单独发挥各自效用又能联合促进共同发展的国家机构,通过良性竞争,让底下的人又能合作又能制衡。
这几年来发生了不少事情,首先是皇后、丽妃、宜妃分别难产而死,皇帝伤心欲绝,专心抚养三个孩子,不再流连后宫。也是三个女人的肚子实在是争气,竟然都是皇子:大皇子为皇后所出的嫡长子、二皇子为丽妃所出的次子,三皇子则是真正的尧氏血脉。
其次是徐老二家的覆灭,该说不愧是徐连才的弟弟么,坐上了那个位置以后就开始贪婪地敛财,浑然忘了自己当初还曾向傅鸿涛投过诚,他还以为皇帝不知道他干的龌龊事情。
徐家灭亡,徐婉儿给两个皇子投毒最终被查抓起来,自缢于牢房之内,贾时珊因为举报了徐婉儿的恶行而上位,一路升迁至贾嫔,仅差一步便可坐上后宫宫殿主位娘娘。
左倩倩后来也找了个死法,在贾时珊干掉了徐婉儿以后兴高采烈地由陈筠安排着出宫找她的徐晚清姐姐双宿双飞了。
之所以说也,是因为宜妃也是这么做的,曲流云如愿以偿地换了一重女统领的身份,脱身出宫后直杀寺庙将自己那出家的青梅竹马给绑回家成亲。
她那青梅竹马乃清流沈家的幼苗沈无知,等了曲流云三年,没有梯度,就这么在寺里代发修行了。
“我对方丈说我想等心爱的姑娘十年,若她来找我,我就不剃度了,若她不来,我再剃度也不迟,”沈无知挠了挠有些散乱的发丝,看到曲流云泪流满面顿时就慌了。
“阿云,怎么了,别哭啊,”沈无知最怕的就是曲流云哭了,这丫头可坚强了,几乎从没哭过,可一旦哭起来又惊天动地,怎么哄都哄不够。
也就只有呆头呆脑的沈无知会耐心哄着她,数十年如一日,心意从未变过。
别看人家叫无知,那是无所不知的意思,还俗后的第二年,沈无知作为一匹一鸣惊人的黑马杀入了考试的殿堂,一手拿下了这一年的状元名额。
陈筠的考核注重什么?实践,贴近生活,现实又有前瞻性的文章是首选,沈无知民间百态无所不知,对江湖消息之灵通令陈筠吃了一惊,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清流沈家,在本朝建国前曾经是武林门第,以卖情报为生的。
人才一个又一个滚到陈筠的碗里,小猫咪笑开了花。
在皇后与丽妃死后大赦天下,陈筠曾经放出去了一批秀女,如今也各个都有了家室,现在后宫之中主位上没了娘娘,陈筠前朝也不再受朝臣们控制,反正孩子也有了,追封了先皇后和丽妃后,暂令杨玉助太后管理后宫,陈筠再也不需要为后宫而烦恼了。
至于那还在蹦跶的贾时珊,贾家如今水涨船高,本身又掌控者江海一带的盐商贸易,他早就想除了这块毒瘤,只是江海距离天都城有一段路,如今唯有将贾家的重点引诱到天都内方可想法子请君入瓮。
再次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与许士林同一届的第二名榜眼叶生同学,是一个死人= =
确切点来说是一个以参加科举高中为目标,身体都已经死了灵魂还在为了考试而拼搏,为了考试而凝出实体的鬼魂。
叶生的毅力令人咋舌,他的执念也实在是惊人,在考上榜眼之后叶生便恢复了自己生前的记忆,找到陈筠“自首”了。
于是又一个文鬼加入了陈筠的阵营,虽然这只鬼有点稀里糊涂,不过他至少会凝结成实体甚至与常人无异不是?那也算是叶生的特长了。
十年后,少年皇帝打吐蕃、除异姓王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大燕国境内,大燕国内歌舞升平,于此同时,一带名臣明轩的名字也进入了众人的眼帘。
一个敢于向皇帝直言明鉴,甚至不怕杀头指出皇帝错误的贤臣。
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明君与贤臣之间的故事,更加体会到本朝皇帝宽容广阔的内心,众人无不叹服,殊不知他们认为的明君与贤臣前一晚上还从剧烈争吵进化成了打架斗殴,差点将对方给揍破相。